【成语耳什么目染】一、
成语“耳濡目染”是一个常用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长期接触某种事物或环境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,常用于描述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等环境中对人的熏陶。
“耳濡目染”出自唐代韩愈的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,原意是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指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。后来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广泛用于日常表达中。
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一种自然、持续的影响过程,而不是刻意灌输的结果。它常与“潜移默化”、“润物无声”等词搭配使用,表达相似的意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成语 | 耳濡目染 |
拼音 | ěr rú mù rǎn |
出处 | 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 |
字面意思 | 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 |
引申含义 | 长期接触某种事物或环境,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|
使用场景 | 描述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等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 |
近义词 | 潜移默化、耳闻目见、身临其境 |
反义词 | 无动于衷、视而不见、充耳不闻 |
用法 | 多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常用于描述人受环境影响 |
示例 |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良好的家风。 |
三、结语
“耳濡目染”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上的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中的真实写照。它提醒我们,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。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氛围,都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,让“耳濡目染”成为成长道路上的正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