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怕得鱼惊不应人中应的意思】一、
诗句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的《小儿垂钓》。全诗为:
> 蓬头稚子学垂纶,
> 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> 路人借问遥招手,
> 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在这句诗中,“应”字是关键之一,理解它的含义对于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。
“应”在这里的意思是“回应”或“回答”。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小孩在钓鱼时,因为担心惊动鱼儿而不敢大声回应路人的询问,表现出孩子专注、谨慎的性格特点,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天真可爱的情态。
这种“不应人”的行为,不仅体现了孩子对钓鱼的认真态度,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敬畏。因此,“应”字在此处不仅是语言上的回应,更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表达。
二、表格展示:
词语 | 出处 | 原文句子 | 解释 | 作用 |
应 | 《小儿垂钓》 | 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 | 回应、回答 | 表达孩子因怕惊动鱼而不愿回应路人,体现其专注与谨慎 |
怕得 | 《小儿垂钓》 | 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 | 担心、害怕 | 表现孩子对钓鱼结果的重视,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|
鱼惊 | 《小儿垂钓》 | 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 | 鱼被惊动 | 说明孩子担心影响钓鱼效果,体现其细心 |
不应人 | 《小儿垂钓》 | 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 | 不回应人 | 展现孩子的专注和不打扰自然的态度 |
三、结语:
“应”字在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中的意义,不仅仅是简单的“回应”,而是承载了孩子对自然的敬畏、对活动的专注以及对细节的敏感。通过对“应”的解读,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童真与宁静之美。